在圖書館之外,書店也是臺南不容錯過的在地文化風景。臺南就像是一座永遠探索不完的書店博物館,從記憶中的老書店,到近年蓬勃發展的獨立書店群,由小說家林秀赫帶路,帶領讀者一起閱讀臺南的書店風光。 …
刊物集錦
-
-
「來坐!」這是坐在櫃檯的萬吉(我的阿公),每當看到有客人走進店內時,六十幾年來始終如一的第一句話,也是在洗衣店成長的我,從小就必須學會的必備用語。這是我們家的日常,也代表著一種屬於鄉下小鎮的 …
-
因緣際會來到臺南的錢真,在嶄新的日常生活與經驗感受之中,尋覓臺南歷史的痕跡,在去年以朱一貴事件為發想,撰寫出《羅漢門》,並榮獲第四屆臺灣歷史小說獎。她提到,當她看見赤崁樓時,總會有種穿越時空 …
-
二○一三年,瞇與伴侶從臺北搬到臺東鹿野。經過幾次移徙,目前住在朋友協力修繕的老屋裡,兩人養了幾隻貓,和一隻溫柔的狗狗 Migu。當伴侶在田裡種植鳳梨,瞇在書房裡與其說是筆耕,更接近採集。瞇提 …
-
風土作為一種條件,並無好、壞之分,所謂「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食材物產也是如此。在這座島嶼之上,又有甚麼地方特產,訴說著與「新竹三寶」相似的風土故事? 「風土」在中文世界裡,意指一地之風俗民情 …
-
跟著黃婉玲一起逛東菜市場,重新定義了踅菜市之人與賣食材的人之間的關係,若說臺菜是食材與食材相互撞擊的滋味,那麼東菜市便應是人與人相互遇見所演繹的情分。 關於市場的最初,是爸爸與舅舅帶著黃婉玲 …
-
-
咱臺灣人最愛講「XXX 過不了濁水溪」,虱目魚便是可代入XXX的其中一詞。虱目魚有「南臺灣家魚」之稱,濁水溪以南,從雲林到屏東,都有虱目魚塭的分布,其中以臺南、高雄為多。這讓北部的虱目魚腸閃 …
-
老一輩人談起戲院,難免會憶起撿戲尾、買黃牛票等往事,甚至想起騎車到戲院寄車拿著木牌子,買好戲票,先到販賣部買一包花生、水果或爆米花,然後開場前入座,螢幕旁邊出現「× × × 外找」尋人啟事字 …
-
【詩是永恆的歸屬,楊牧紀念特輯】二○二○年三月十三日,詩人楊牧於臺北逝世,這不僅震撼了文學界,更感受到一個黃金時代確實過去了。本刊由詩人利文祺擔任特輯主編。邀請詩人向陽為我們展示七○年代的文 …
-
楊富閔的文字飽含陽光烘曬與泥土潤澤的鮮香味。一方水土養一方人,許是臺南鄉土的孕育,使之有了此般造化。自短篇小說集《花甲男孩》之後,推出《休書:我的臺南戶外寫作生活》、《解嚴後臺灣囝仔心靈小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