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Home 喜歡讀書鬥書評 【鬥書評】民俗觀點 VS. 藝術觀點—— 讀《仙女日常奇緣》

【鬥書評】民俗觀點 VS. 藝術觀點—— 讀《仙女日常奇緣》

by 編輯部

《仙女日常奇緣》一書,以民俗觀點切入的溫宗翰評:「讀這本書就像在溪邊看仙女洗澡,『共伊全部看了了』,所以閱讀時,免不了興奮與獵奇之情。」藝術觀點的蔡明君則寫道:「藝術家是那樣的奇特,奇特到去讓神明認證成為仙女,生活中的一切都是為了仙女的研究與創作而存在。」

溪邊看仙女

在「民俗圈」常常有個趣談,即便你有新的宗教選擇,文化價值觀受到衝擊改變,也不會包「白包」去參加好友的婚禮,更不會披麻帶孝去幫父母慶生,否則你不只會被視作標新立異的瘋子,更可能被痛打一頓。這種生活當中的集體約束力,來自民俗思維。

民俗是日常生活的世代累積,顯現出社群文化價值觀與集體生命意識,因此,民俗思維通常不會隨著個人意志消失或創造,便會形成一種潛移默化的內在作用力,影響每個人生活日常。

對創作者而言,要去服膺於某種集體意志,肯定會有所不甘;但如何在日常生活裡探索民俗思維,甚至給予反思、提醒,而不是標新立異,就是相當厲害的一門「藝術」,也始終是創作者們重要的課題。

倪瑞宏在《仙女日常奇緣》裡,呈顯赤裸裸的創作告白,也是生命史記述,並涉及各項學思創作歷程,有助於我們循線解剖這個世代藝術家的民俗思維,以及他對民俗的態度;讀這本書就像在溪邊看仙女洗澡,「共伊全部看了了」,所以閱讀時,免不了興奮與獵奇之情。

對倪瑞宏這個世代的人而言,民俗是日常奇幻想像的來源,這一方面是受到時代變遷影響,一九九〇年代以後,臺灣社會對民俗傳承有很大遺失,尤其地方宮廟也轉向以獵奇態度營造廟會或建築氣氛,吸引信徒;二方面則是受到教育影響,除非是活在民俗傳承相對完整的家庭,否則很難在教育現場裡去學習民俗事項,偏偏我們在學校的時間總是最長。
在本書可以看到倪瑞宏是如何與自我成長歷程對話,在生活日常裡創作,並也持續去挖掘兒時生活經驗,重新學習未及擁有的民俗思維,內化後再展現於藝術創作。我特別佩服他去採訪蓬萊仙山電視台,以及去蓬萊市施法作亂的勇氣;也想求取一支仙女創作的籤詩,從許多人找他解籤的結果來看,那絕對是成功的創作,求籤卜吉凶轉向仙女指引人生道路,這裡面延續著人們急欲掌握未來的民俗思維。

仙女要在人類社會生活是不容易的,尤其是要成為一位藝術家,更是難上加難;《仙女日常奇緣》其實就是講述著倪瑞宏的成仙之道,閱讀他的瘋癲,還有他面對凡夫俗子的「適應力」,如何把民俗思維轉化為仙女思維,當然還有他真誠的生命告白。

民俗觀點|溫宗翰

民俗亂彈執行編輯,東華大學民間文學博士班。關注臺灣民俗學、無形文化資產發展等議題,曾參與多部地方志編纂、口述歷史訪談、民俗調查研究等相關工作,以「史學皮肉、民俗骨、文學心」比喻自己的研究心靈。

不是仙女不日常?

與倪瑞宏的作品僅有過幾面之緣,雖然對他作品裡使用的色彩與繪畫方法感到好奇,但更多深刻的印象是從身旁差異很大的友人曾在不同時刻手舞足蹈問我有沒有看過、或認不認識他的興奮神情而來。在收到這篇邀稿時,我看著信考慮了大概三十秒,便敵不過好奇心地答應了。當時對於這位藝術家的認識如同一張白紙的我心裡想著,一個能夠出版上架的藝術家創作自述,一定很不尋常。

具備某些特定結構的創作自述,是所有在學院中的藝術創作者們都必須面對的書寫挑戰。書寫的方法大致包含挖掘、探索、剖析自我,或整理出自己的作品脈絡、從中分析與發展論述,也有些人會選擇研究已成名的藝術家並將自己的創作與之對照,也有少許時候會出現比較創造性的書寫方法。然而這個自述,並不是對於每位創作者而言都是容易的事。畢竟「創作」便是許多藝術家表達自己的方法,要求他們要「寫字」,許多時候很折磨。但我總相信,若是誠實真心的書寫,藝術家的創作自述經常會直接地透露出他的思考路徑以及性格。

這本《仙女日常奇緣》就是個很好的代表。

藝術家是這個社會中很獨特(奇怪)的角色。我與倪瑞宏一樣從國中就是在美術班裡一路到現在沒有離開藝術領域,身邊充滿了不同類型的藝術家,其中一種藝術家曾對我說過,他什麼都不會,只會一件事情,那就是創作。當時這句話讓我好是羨慕。然而當我從這本創作自述中也強烈的感覺到了這個特質時,不太確定我的羨慕是否會讓他們苦笑。藝術家是那樣的奇特,奇特到去讓神明認證成為仙女,生活中的一切都是為了仙女的研究與創作而存在。那些在絕大多數人眼中不知道在搞什麼東西的當代藝術裝置,離開了展場就成了超大型廢物,在藝術家眼中是寶貝的收藏品,成為了吞噬空間的昂貴垃圾。對於藝術家而言的仙女日常奇緣,換個話說,如果你不是仙女,這些根本不會是你的日常。

就像是上面所提創作自述需有某些結構,這本書的第壹章與第肆章是倪瑞宏成為仙女的前因後果,中間兩章是各式仙女研究與故事的發現、曲解與再創造。然而除了這些讓人瞠目結舌的精彩仙女故事之外,讓我感受最深的其實是前言與後記,倪瑞宏是那樣坦率地描述出了在今日的社會裡,作為一個當代藝術創作者深陷其中卻有些無奈的狀態。就像他說「當初P先生離開我,其中一個原因就是他說在我身邊快要沒有自己」,我想能長與仙女相伴的人,若不是也得有仙氣,就是得擁抱充滿奇緣的日常吧。

藝術觀點|蔡明君

當代藝術策展與創作者,十六歲離家唸書之後,經常處於一種游牧的狀態,不斷移動的狀態加上觀察者的性格,引發她探索藝術和大眾與社會之間關係的好奇。她長年來對於環境、自然與生態有著深刻的關心,現為東海大學美術系短期助理教授,近年的研究與實踐逐漸走入無牆的環境之中。

仙女日常奇緣》,倪瑞宏,大塊文化

這是一部年輕藝術家的創作奇緣。自出道就被外界稱為「仙女」藝術家的倪瑞宏,本書記載著她的「成仙之路」,主軸是畢業後立志要當藝術家的她(而且必須是仙女藝術家),以仙女身分做了哪些讓人看了不知該說些什麼好的事。為了展開仙女創作之路,她跑去參加宮廟以「擲筊」論輸贏的仙女甄選比賽,順利獲得神明旨意拿到仙女認證頭銜,自此展開讓她「榮耀一生」的仙女行動藝術。

You may also like

發表意見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