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喜歡讀書新人新書 【新人新書】鬼語招魂 ── 王兆基《阿修羅時間》

【新人新書】鬼語招魂 ── 王兆基《阿修羅時間》

by 周先陌

詩集《阿修羅時間》分為「身土不」、「液菩薩」、「喪家犬」、「火石報告」、「世音電光」五輯,主題涵蓋香港的自然環境、個人歷史、社會與家庭等多個面向。詩人以音樂專輯的理念編排,讓每輯如同EP,有其閱讀節奏,而自我與各主題之間的對話與衝突,也使全書情緒由輕至重,再緩緩收束。

Q 詩集名稱的由來為何?

A 在初寫詩、探索文學為何時,我便認為歷史是重複而非進步的過程,這受班雅明「彌賽亞時間」的啟發。我以「阿修羅時間」作為這種理念的象徵。「阿修羅」在佛教中是好鬥、暴躁的神,流行文化中則更接近魔的形象;祂對抗天神、抗衡權力階層,其實並非絕對的善或惡,卻常被視為惡。這與我們這個世代相似——被一種強大的語言、階層強加了定義、汙名。

「阿修羅時間」因此是一種「暴力的時間」,在我們以暴制暴的當下往往未能覺察;在事後,才會被過去事件的碎片勾動情緒、被暴力吞噬。現實的、城市的戰鬥結束了,但戰鬥的狀態或時刻會一再回來。

Q 請談談後記提及的「前鋒」、「傳統」與創作間的關係。

A 我認為詩人在其身處時空中的創新力度,正是衡量其是否具「前鋒性」的標準,所以即使許多古代詩人如李白、杜甫仍可說是「前鋒」的。現代漢詩的歷史不長,我能借鑑的對象不多,但特別喜歡諸如瘂弦、洛夫、鴻鴻等非學院派的、正典之外的詩人。我以陰性、弱的方式書寫,對抗官方語言的僵化、暴力與壓制, 在這過程中自然而然地沿〈離騷〉、《聊齋》的「鬼話的脈絡」來悼念、對話自殺者,這種招魂的感覺與古典相契合。

Q 如何書寫「香港」?期待讀者在其中發掘什麼?

A 因為對香港太熟悉,所以更想拉開一點距離去看待它。很多人寫香港雖然真誠,卻太過即興,我不想那麼表面化、情緒化地表達種種關於香港的事件,不要太telling, 選擇用showing的方式來處理。

一開始我更想與死者對話、與古代或外國的詩人對話。至於讀者,我期待他們能在詩中發掘有趣的典故和故事,讀到埋藏其中的複雜情感與意識,並感受到我是真誠地在書寫;也期待讀者能一輯一輯地讀下去——好的詩人往往有多種形式甚至反形式,而我表面的「反形式」其實藏有對形式的執念。這本詩集裡有許多轉化與對話,願讀者能從中感受到不同語言的暴力

王兆基《阿修羅時間》

木馬文化(2025.06)

一九九六年生,香港浸會大學中文系畢業,詩作曾獲青年文學獎高級組亞軍、金車新詩獎特優獎等,作品散見於《字花》、《虛詞》、《創世紀》詩雜誌、《明報》、《自由副刊》等。

採訪撰文|周先陌

一九九五年十一月生於台北,現為清華大學中文系博士生。曾獲林榮三文學獎新詩獎、林榮三文學獎散文獎、周夢蝶詩獎。

攝影|余沛峰

喜歡我們的 內容 嗎?

記得 訂閱 !支持我們!

發表意見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