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起运动,容易联想到的是火光与硝烟的抗争现场,然而当运动镶嵌于日常,在日复一日的耗损中,再激昂的口号,也会逐渐消退,可是那些关于个人生存与生活的创痛,依然存在。世界并不是非黑即白,个体所面对(阅读更多)
新人新书
-
-
何玟珒以《那一天我们跟在鸡屁股后面寻路》作为纯文学出道作,玟珒的笔是魔杖,民俗、家庭、同志等题材成为小说的魔幻舞台,借由玟珒的小说视野,让我们看见存在于寻常社会中的黑色喜剧。 何玟珒 一九九(阅读更多)
-
「还不是我的时代,我必须学会潜水。」潜沉在文学与新闻之中,方子齐在这本书写下八年级青春成长絮语,以此叩问:这究竟是最好的时代,抑或最坏的时代?而当时代近在眼前,我们的青春又该安放何处? 方子(阅读更多)
-
在短篇小说集《烟街》,作家沐羽写下二○一九年至二○二一年之间香港整体局势与个人生活变化,催泪弹的硝烟,和手上的香烟,缭绕形成现代香港的样貌,而在漫漫烟雾中,人们该如何找到时代的出口? 沐羽 (阅读更多)
-
在时代巨轮的转动下,人们是否能有真正的自由?心中反复出现的那首诗,会是最终的答案吗?《食肉的土丘》写出人们在大时代下的牵绊与牺牲。本期新人新书邀请历史小说家班与唐来聊聊《食肉的土丘》这本小说(阅读更多)
-
整体而言,《夜晚的潜水艇》或可看作是小说家以「语言」触及「宇宙」的方式。文字纯熟却又风格清新,娓娓道来「衍古」与「科幻」并置的情节。作为小说家的第一部作品,小说家体物入微,试图笔通造化,打造(阅读更多)
-
《爱人蒸他的睡眠》读来,犹如进入到诗人所设计的游戏中。喜欢思考的读者,能够在其中享受大幅度的跳跃所带来的刺激感,也能在细节里找到魔鬼,最后着迷于破关后脑内啡释放的快感中。而在这个世界里,诗人(阅读更多)
-
《我与我的幽灵共处一室》蜕化成一些短句、散文诗、组诗和开阔的行旅纪事,给语言更大的自由,给身体更多迂回的深度,给诗里的音乐性、空间调度更繁复的层次,还有扫描QR Code打开朗诵音频的尝试,(阅读更多)
-
「你一直是听得见看得见的不是吗?」 「不,通灵者看到的只是表象或幻影,而不能进入事物的内在。」 「那只有神。」 「只有神。」 ──周芬伶《花东妇好》 周芬伶的学生,堪称一个比一个有戏,也一个(阅读更多)
-
阅读《末日储藏室》,首先你会注意到的,是充满异国情调的名字。 贾各、派特森、陈熹、塞维亚特、艾芊、蕾拉、玲、辛西亚、亚历山大·赫拉托夫、吉马。 如果稍微有点警觉,或者曾经读过、思考过东方主义(阅读更多)
-
E.M. 佛斯特短篇〈机器停转〉的女主人公有本「垃圾时代」留下来的《机器之书》。她嫌冷嫌热、词穷或有其他疑难杂症时,只要开卷,就可依照说明按钮获得解决之道。佛斯特在一九〇九年写了这篇小说回应(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