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Home 專欄 【手寫週記|九月】田威寧

【手寫週記|九月】田威寧

by 田威寧

歷經八年,作家田威寧終出版第二本散文集《彼岸》,直面傷痛的家庭書寫,不只是寫給母親的家書,亦是投往父親的情書。這個九月,讓我們在田威寧飽富情感的文字裡,同時見「張愛玲傳教士」的生活日常。

青城之戀

「有時,會突然想起某個春天所聽到的一個名字。」——普魯斯特《追憶似水年華》

我常常想起高中同學,也許是因著走廊上擦肩而過的綁著馬尾的側臉,也許是操場中央頭靠著頭仰望天空的清亮的眼睛。從未想過在畢業二十四年後,還能和高中同學在母校的教室相聚——她們想知道我為什麼這麼喜歡愛玲姊,想體驗甚麼叫做「張愛玲傳教士」——哪裡我都去,一人也開講。

在北一女傳愛玲教邁入第十七年,兩百場的布道大會中,颱風天的週日午後的高中同學專場,是我最難忘也最珍惜的。不時凝神不時出神,看著最熟悉的臉龐,牆上的指針突然逆著走了。我們對彼此說過最多的傻話,一起作過最多的傻事,見過對方最糗的一刻與最清澈的眼睛,聞過對方體育課後的汗味,擦過對方委屈的淚水。不必回頭也知道對方在身邊。不須任何理由即可狂笑或大叫,搬張椅子在走廊進行光合作用。一起走了好多好多路,分享此生不會再有的悸動,守護彼此最好的時光。

在最愛的地方和最愛的高中同學們分享最愛的作家,讓我明白我們不必永遠停留在十七歲,因為我們永遠是彼此的青城之戀。

小與大

在辦公室的座位接到秘書的電話,被告知準備啟動校史室事宜。實習時親自迎接的百年校慶仍像是昨天的事,已經要籌備一百二十年的校慶了嗎?

原來我在這裡待這麼久了啊。我其實不應該待在這裡的。

去年三級警戒時改為全面線上教學,課程正好來到「老莊名篇選讀」。由老子的「小國寡民」延伸,我播放〈不丹是教室〉的預告片,關閉鏡頭的我不由自主地淚流滿面。預告片兩分半就結束了,我只得打開麥克風,但螢幕另一頭的學生們僅能聽見敲打鍵盤的聲音。「我和你們一樣大時,和最好的朋友約定我讀臺大中文系,她讀臺大外文系,畢業後一起到花蓮蓋間小木屋,免費教原住民小朋友。」「我從來沒有忘記年少時的夢……但我怎麼也沒有想到我研究所還沒畢業就回來教書。」「我沒有實踐年少時的立志,我有深深的罪惡感……」「我不敢直視自己十八歲時的眼睛。」

教書生涯邁入第十七年,留下來的我究竟能為這所學校留下甚麼呢?要編一本刊物、構思新的校史室的展品、增補過去二十年的大事紀。該增補些甚麼呢?而哪些是大事?哪些是小事?該以誰的眼光定義呢?

洄游                

長年關注張愛玲研究,但正式進入教書生涯之後,已難以像讀研究所的那四年,從早到晚讀的想的寫的都是張愛玲。在這裡,時間是用飛的,一天得當成三天用。學期一開始,「睡飽」便成為全校師生最大的奢侈。

儘管如此,我從未忘記出版碩士論文的夢。

當年邊教書邊寫碩論,一天只睡四小時,焦頭爛額卻滿心歡喜,我給了一切我所能給的。交出論文的那一刻,我簡直是交出了自己的一顆心。論文的第一個字和最後一個字都在北一女敲下,一翻開便有漫天鋪地的蟬聲,斜射進圖書館二樓的陽光,還有辦公室的咖啡香。

為了增補與修改碩士論文,近來我空出了所有的私人時間進行學術研究。看著當年一字一字敲下的句子,像在跟二十幾歲時的自己對話。看到碩論自序的末段論文尾聲伴隨著許多好事,擦肩而過的上海,鮭魚般洄游的北一女,峰迴路轉的,我好幸福。彎後的風景是什麼呢?我期待著。」眼前立刻浮現十四年前對著筆電的笑臉。我看進那雙亮著光的眼睛,回答「你知道你會過得很好,但你後來過得比你想像的還要好。因為你會遇見許多美好的人,受到各種恩惠與善意,你的存款數字始終是許多人的尾數,但你覺得自己是全世界最富有的人。」

費德勒的最後一舞              

這一天終究還是來了。即使作了數年的心理建設,但在費德勒在九月十五日宣布即將退休之後,我迴避所有相關報導,且不回覆提供訊息的親朋好友。

不去證實,就有可能只是一場夢吧。

九月二十四日凌晨三點五十分,我守在電腦螢幕前。原計四點開始的比賽被延遲了一個多小時,無妨,我願意等一天,一年,一輩子。費德勒選擇和納達爾搭配雙打,在拉沃盃告別網壇,我才意識到去年的溫網是我最後一次看到他在草地上打球了,好險我從未錯過他的任何一場比賽。看著費德勒,最後一次為他緊張為他吶喊為他鼓掌,看著費德勒的每一次揮拍與移位,我連眨眼都捨不得。費德勒沒能以發球拿下賽末點而遭對方逆轉,我的眼淚在比賽結束的一瞬立即落下。費德勒流下眼淚,他最愛的家人流下眼淚,納達爾流下眼淚,所有愛他的人都流下眼淚。

費德勒紅著眼睛與鼻子說:「我很高興,我不傷心,這是個美好的一天。」我們不會因費德勒落敗而悲傷,他帶給我們的感動關乎成敗但早已超越成敗。何其有幸,能見證這位持拍舞動的藝術家改寫了網球的定義與意義。從瑞士球童到網球之神,費德勒曾創下的紀錄都將一一被打破,但他不必永遠第一,因為他是網球史上的唯一。他的信念與奮戰精神必將跨越時代與國界,鼓舞所有相信夢想,相信希望,相信愛的人。

文、圖|田威寧
1979 年生的張愛玲傳教士。政大中文所畢業,碩士論文為《臺灣「張愛玲現象」中文化場域的互動》。2014 年出版散文集《寧視》。喜歡打網球和喝茶,喜歡費德勒和達洋貓。

You may also like

發表意見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