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Home 專欄 【手寫週記|五月】李蘋芬

【手寫週記|五月】李蘋芬

by 李蘋芬

天氣漸熱,在高溫的煩躁中,是否還能靜心好好生活?近期出版詩集《昨夜涉水》的李蘋芬,將擔任五月手寫週記專欄作家。見詩人在時間與物質中,感受日常。

常常去跑步的操場一角
柴犬、公園與人

第一週

最近終於找回跑步的節奏。我恨運動,它讓我察覺身體有多鈍重。跑步這項活動,擴張了空間之大,時間之緩慢。當然,這都是多巴胺釋放之前的內在爆炸。

剛進博士班那年,維持一週 2 到 3 次的夜跑,後來改在房間做瑜伽和七分鐘運動,我竟然(連自己都非常意外的)樂在其中。以前一直和體育課絕緣,在棄修、被當的邊緣來回掙扎,運動幾乎是惡夢。

《蘿拉快跑》中,蘿拉每次奔跑都朝向不同的結局衝撞。有時候她死了,有時候她僅僅是做出選擇。火紅頭髮、闖入街道和建築,她那樣跑就把秘密全部撕扯開了。蘿拉的跑具有強烈目的性,那是攸關生死的跑,或著救贖,否則消亡。

電影之外的跑不為野心,更多的是和自我對話,樸素、無聊至極,朝向內在探勘。跑步時,我通常數數字,一個數字包含四步,數到 137 可能是一圈,數字若亂掉就重來。我恨運動,卻變成一個跑步的人,不停說話的人。

平常伏案不可能想到的句子奔湧出來。我把邊跑邊想的事說給手機聽,正好和體育場的市民廣播完全重疊。於是它記下這樣的句子:

散步及慢跑民眾請到外側,包包、手機會通靈,隨身攜帶播放器,以免遺失
新北市政府李欣穎。

李欣穎是「關心您」,通靈可能是失竊。當廣播結束,我帶著意料之外的東西離場。

2023.5.4 晴 30°C

借火的實用功能:點燃生日蛋糕上的蠟燭。
敦親睦鄰的柴店長
週末見朋友,今年的第一杯西西里咖啡。
聽洪廣冀老師談《百年孤寂》,找出手邊的宋碧雲譯本。

第二週

週日和捐師對談,談到如何向過去、古典和他方「借火」,火可以燎原。

另一個和借火有關的話題:

梵樂希闡釋詩語言和日常語言時,就從「我向你要火。你給我火:你明白了我的意思。」這句話的功能性說起,當溝通的目的達成,語言本身就取消了。詩的語言則不會因某個確定的行為而被取消、完成或分解,它留下聲音和形象。

附近的異國零食店,有一位敦親睦鄰的柴店長。牠在睡覺,我蹲下來想偷拍,他反應很快,起身招呼客人,刺刺短短的毛是金茶色,咧嘴笑好像一隻卡通狗。在狗派和貓派之間,我選擇不選擇。

公寓樓梯間有兩隻貓,一橘一花,身形肥滿、行蹤飄忽,他們身上帶著這條街的凌亂生活史,還有一些些跳蚤。

除蚤工作耗時一個月,最近恢復清淨。這時才有空想起張愛玲的蚤,張小虹老師曾寫過蟲患如何與愛玲的戀衣相互牽扯。如今明白牠極小的形體和超凡的跳躍力,為何可以翻天覆地了。

2023.5.11 多雲時陰

今年梅雨遲到,先準備釀酒。
義大利全日蝕(affogato)
王榆鈞與時間樂隊的〈檸檬樹的長成〉

第三週

這一週右手腕痛,寫字比較潦草。顳顎關節好像快脫鉤了,是魚嗎?

去超市買東西,結帳完就被信用卡業務攔截,排隊時就感覺到他們的視線。果然其中一位女性健步來到我旁邊(我並且在把胡麻醬、番茄、沐浴乳等放進購物袋),她問我手上有哪一張卡。
一張都沒有嗎?那你們的公司呢?
當我說自己目前是自由工作時,突然一個空拍,她格外熱心地回答:「那就比較困難了。」
困難的是什麼呢?
煮菜時想到食譜的(可能的)詩意(這是「職業病」作祟了),王榆鈞〈檸檬樹的長成〉雖非食譜,但含有事物生成、宛如魔幻的過程,和料理一樣。

今天在咖啡店點一杯義大利日全蝕,聽隔壁桌交談。向來不習慣在咖啡店寫東西,一來帶著筆電在外橫衝直撞難免狼狽,沒電的焦慮也是阻礙。二來是我常常太投入聽店裡的人聲。今天有一對編輯和小說家在談作品的未來。小說家平常製鞋、賣鞋。他們的咬字銳利、靈巧讓我很難忽視,千迴百繞的在空中沒有交集。

2023.5.18
晴,局部多雲

鋼筆忽然漏水只好換一張紙
在車上讀愛特伍
座位A的小窗
公園深處的隱藏版小店

第四週

到高雄工作,回程搭自由座。

平日晚間的北上列車空位多,車廂中,每個人獨享一片窗戶。窗外是黑夜了,車內的明亮微微搖晃,光潔無染的太空艙。手機快沒電,就在車上讀愛特伍。

我喜歡 non-reserved seat 翻譯成「自由座」,非預定,沒有一個位子終將屬於你,而你也不被假定。

有一次坐高鐵,持對號座的票。車票上分明寫的是 E,有個男人坐在鄰座的 D。我非常困惑,對這位無辜的陌生人說:「你想坐這個位子嗎?好吧,那我就坐這裡。」一邊說,就坐在靠窗的,我的座位 E。回想起來,那人眼中的我必然魯莽而困倦。回想起來,他真是格外善良、平靜的人。

他被我假定為「無論如何都想坐在走道旁」的人了。

車程過了一大半,我們尚未抵達目的地,我忽然意識到自己就坐在「對的」位置上,這扇窗戶原來短暫的屬於我。心虛的把自己坐得更深。也錯過道歉的時機,旁邊那男人沉默的繼續在他手中的螢幕。

這次去大學做文藝獎評審,其中一首詩寫了一件「拒絕演化為鳥」的事。長出脊椎、離開海洋、成為陸生動物,象徵著成為某種(被假定的)理想模樣,詩中寫出「演化」過程中的矛盾和掙扎。

我下車了,忘記那人是否仍在原位,是否其實說了什麼而我不能記憶。他像一隻燈籠魚深深的游進海底,遠方有一場未知的旅行。

2023.5.25 整夜大雨

文、圖|李蘋芬
一九九一年晚春生,著有詩集《初醒如飛行》、《昨夜涉水》。曾獲臺北文學獎、文化部青年創作獎勵、詩的蓓蕾獎,入選《臺灣詩選》、《九歌109年散文選》,現為政大中文所博士候選人。

You may also like

發表意見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