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三月初,我應邀去了柏林文學學會當駐村作家,因為新冠疫情開始在全球大爆發,原本預定是一整個月的計畫,所有官方活動都取消,只待了三分之二便被迫返國,我和一起去的作家們,成了最早回國後得強制居家檢疫十四天的旅客,那時全世界連機場快篩什麼的都還沒有,不過是一年多前的事情,回想起來像是非常久遠陳舊,不合時宜的記憶,我還記得返國的前幾天,在學會附近的一家賣傢飾、藝品與酒的小店,和來自美國德州的女店主一邊喝純琴酒一邊聊天,她抱怨市政府要她關店了,因為她賣的不是民生用品,她開玩笑地說,或許她該弄點衛生紙和礦泉水什麼的來賣。
回台灣後,乖乖地居家檢疫,準時接市公所打來的訪查電話,一次也沒有,我一次也沒有叫過外送,每天自己煮飯,然後擺得漂漂亮亮的拍照,貼到「柏林小隊」群組給同去的,同樣也在居家檢疫中,但兩個都不會自己煮飯的傢伙,楊佳嫻和孫梓評看。雖然除了當兵之外,從來沒有被限制在一地這麼久無法出門,不過這或許是當作家的好處與鍛鍊,習慣在家寫作的我,這段期間裡絲毫沒有出門的欲望。
今年三月初,歷經了一段延遲甚久的裝潢工程,住在像是工地裡的日子,總算將一團混亂的新家搞定。我喜歡新家,特別是喜歡我的廚房和中島,為這個區域花了很多心思,但是持續忙碌的工作一直沒辦法好好做菜,調味料、砧板和濾水籃擺不到正確的位置,難得做菜的時候很不順手,我在心裡埋怨這些事情。然後到了五月中,那些好像在遠方才會發生的,只是異人說嘴的故事,此刻像是複製一般地發生在自己周遭,我跟所有人一樣,一聽到確診人數破百,立刻去市場與超市掃奪各類食物與日用備品,把廚櫃一格一格塞滿,連一向少吃的米麵罐頭都儲存到符合戰備的地步。我自私地試著往好處想,這簡直是為了安撫我的埋怨而開始了居家工作的日子,我終於有空了,每一天,我都可以用心愛的廚房煮飯,把一切調整到順手的位置。有時候,我偶爾會想起去年居家檢疫的十四天,像是非常久遠陳舊,不合時宜的記憶,那個我每天做菜的小小的開放式廚房和吧台,如今是一對陌生的年輕夫妻站在那裡,或許正在商量晚餐的蝦仁炒蛋,要放兩顆或三顆蛋。
啊,除了煮飯之外,這段期間還有一件值得一提的事,我看了一部好看的日劇叫《我家的故事》,編劇是宮藤官九郎,主演是長瀨智也和西田敏行,演的是摔角手長男回家繼承能劇衣缽的「長照」故事,跟其它日劇不同,此劇在疫情期間開拍,乾脆就讓角色在必要的場景裡戴口罩演出,符合當下景況。製作人磯山晶受訪時說:「我認為連續劇就像是反映時代的鏡子,所以劇中我們也設定是在有疫情的世界。因為聚集了厲害的演員們,觀眾應該是隔著口罩也感受到了他們的演技。」 我被這段話所震動,所以在這次專輯裡,特別邀請五十位作家,戴著口罩為我們留下了這個時代的作家肖像。非常感謝。
■ 2021八月號|442期 ■
2020—2021 疫時空文學目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