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Home 普通生活靈魂交換 【靈魂交換】我的歌,也是時代的歌|柯智豪 ╳ 蔡秋鳳

【靈魂交換】我的歌,也是時代的歌|柯智豪 ╳ 蔡秋鳳

by 蘇吉

「我的人生其實沒這麼苦啊!」以「苦情歌后」被大家認識的歌手蔡秋鳳,於今年推出新作《戲台》,這句話既是新專輯的註腳,也是她的真心吶喊。本次新專輯與鬼才製作人柯智豪合作,在維持蔡氏唱腔的同時,柯智豪也嘗試加入嘻哈、搖滾等元素,呈現出歌手不同以往的面貌——好的歌手與歌曲是什麼模樣?關於這題大哉問,他們有著各自的答案。

柯智豪

台灣音樂家,近年製作獲獎如:巴奈《夜婆》獲第三十五屆金曲獎最佳台語專輯、同根生《邊緣轉生術》獲第三十四屆金曲獎最佳專輯製作人,也曾獲金曲獎最佳客語專輯。配樂作品如:茶金、孤味、血觀音等。作品涵蓋古今東西古典、演唱會、電視、電影、舞台劇、京崑、歌仔布袋戲等戲曲。致力於台灣傳統音樂,台灣多項語文,東方儀式與戲曲的採集與再現。

蔡秋鳳

十三歲時推出第一張唱片,憑獨特的鼻腔共鳴聲線迅速受到廣大聽眾喜愛。曾以〈金包銀〉一曲轟動華語樂壇,有「苦情歌后」的美譽。跨足影視圈演出《悲情城市》、《多桑》等膾炙人口的電影作品。過去以《離水的魚》、《憐朱安》兩張專輯入圍金曲獎最佳台語女歌手,近期發行最新台語大碟《戲台》,首次與金獎製作人柯智豪合作。

Soulmate POP QUIZ

Q 如果可以給彼此一個頭銜,會想要頒布什麼稱號給彼此?

柯智豪:全台灣最有辨識度的聲音。

蔡秋鳳:全方位鬼才。

Q 覺得自己最強烈的特質是什麼?

柯智豪:荏懶(lam-nua),好像沒有什麼不能配合的性格。

蔡秋鳳:常常被說「固執」,但自己覺得那其實只是一種堅持。

Q 請為對方點播一首歌曲,並設定一個聽歌的情境。

柯智豪:〈你的〉,聽了鳳姐就知道自己歌聲的「超能力」是什麼。

蔡秋鳳:〈那走那喝〉,隨時隨地、喝酒喝手搖都可以聽。

Q 若能交換彼此靈魂的一部分,最想擁有對方哪一項能力或特質?

柯智豪:對價值與信念有所堅持的態度。

蔡秋鳳:創作力,能以創作表現出自己的心情。

在這次合作之前,兩人對彼此都有一些認識。鳳姐眼中的柯智豪是業界高度肯定的鬼才製作人,製作風格多樣多變,總是擄獲聽眾的心;而在柯智豪的印象中,「蔡秋鳳」是地位難以被超越的台灣歌后。「《戲台》是我們第一次合作,在這之前,我從來沒有想過錄音、製作歌曲可以這麼歡樂。」這句出自鳳姐口中的話,卻是兩人對這次合作一致的看法。

合作過程歡樂卻又不失專業,除了本來具有距離感的「鬼才」與「歌后」身分,兩人對彼此的印象又加上了親切與幽默等特質。對鳳姐來說,這次的錄製經驗,與她過往的習慣有著巨大的不同,「那個時候一年要錄三張專輯,除了錄音之外就是歌廳秀的現場表演,歌還沒唱熟就緊接著開始下一張的錄製工作。」回首台灣唱片業的盛世,相同的工作內容,但模式卻與今日的現況截然不同。

彼時,鳳姐在錄音時總戰戰兢兢,面對諸位前輩、大哥,作為演唱者的她總不敢懈怠。但這次與柯智豪在錄音室的合作卻十分歡快,新曲〈那走那喝〉甚至是在錄音的練唱環節中便一次過關。「怎麼可能一次唱過去就OK!」直到專輯上線的此刻,鳳姐依舊覺得驚訝。柯智豪則強調那次的經驗特殊,「因為那首歌追求的正是一種隨意哼唱,輕快的氛圍,鳳姐的表現恰恰符合了這個情境的呈現。」

走出「苦情」歌后的限制,《戲台》裡隱隱的訴說著「蔡秋鳳也能夠演唱快樂的歌」這件事,但這樣的突破絕不是依靠一首歡樂的飲酒金曲就能交代,本次專輯透過融合眾多元素,嘗試拓展歌手與聽眾對蔡氏歌曲的想像邊界——這樣的挑戰與改變,卻意外地成全了鳳姐多年來的心願:「雖然唱了很多悲情的歌曲,但我常跟別人說『我真的沒有那麼苦』。」

「別人的性命/是鞏金閣包銀/阮的性命毋值錢」這段有聲音的歌詞跨越了時代,〈金包銀〉這首台灣聽眾都熟悉的金曲,如今甚至以迷因的方式在社群上流傳。回顧這首歌的爆紅,鳳姐如此解讀:「這本來是道上兄弟的心聲,但當我以女性歌手的身分演唱時,卻體現出了另一種味道。」瀟灑之外的江湖哀愁隨著歌聲緩緩道出,蔡秋鳳的一首首苦情歌,使一代人的悲傷被具象化,那些不能流的淚透過詞曲落下,讓聽眾感到被理解與安慰。

對鳳姐而言,好的歌曲要能打中不同背景的聽眾,一個歌者若想把歌唱好,必須理解不同情緒之間的轉折,歌曲不會只是歌手的作品,更是與製作人共同完成的成就。如何將自己的心情與歌曲的意境交融,是她給自己歌者生涯的交代。

「想成為一個了不起的歌手,就是要能內化歌曲意涵,並且給出自己的獨特演繹,進而使歌曲昇華。」鳳姐的說法與柯智豪身為製作人對歌手的期待相近。柯智豪認為,音樂製作人也似電影導演,需要掌握聲音呈現的一切調度,去理解每個歌者所擅長的部分,以及其歌唱之中的堅持,「如何凸顯其中特色」是製作人的首要任務。

入行多年,兩位的作品都不限於音樂,鳳姐曾演出電影《悲情城市》與《多桑》,柯智豪的作品則跨足至影視、劇場與遊戲配樂——「跨界」是創作者必然會遇見的挑戰。鳳姐回憶起當初收到侯孝賢遞來演出邀約的情景,「我根本就不會演戲」、「不知道劇本該怎麼看」種種自我懷疑最後都被侯孝賢說服:「你能夠把歌唱好,一定也能把戲演好。」歌者對於歌曲的詮釋,與演員對角色的演藝的確有著相似的路徑。

「跨界不見得一定要是很明確的兩種專業,它同時也可以是身分、事業上的。」柯智豪對跨界的思考則更強調靈活轉換視野,不陷入單一思考邏輯的窠臼,保持熱忱才能看見其他可能性,比起專業的把持,他相信熱忱與眼光是更加重要的事情。

被稱為鬼才製作、everything總監,柯智豪頻繁與風格各異的團隊合作,從資深歌星到新秀樂團,也讓人好奇他如何看待「台語歌」在當代的處境?「我覺得還是要先從『傳統』是什麼說起。現在提到南北管、歌仔戲,我們會認為那是『傳統』,但面對同樣有長久歷史的爵士樂,卻給人一種更加現代的感受。」至於區別傳統與現代的關鍵,就在聽眾手中,「藝術是否能持續與社會建立關係,講白一點,關鍵就在有無聽眾。」

台語歌有其演唱傳統,但同時許多新聲持續將自己的理念與創意融入其中,從過往對歌曲「這可以是台語歌嗎?」的質疑,逐漸轉換成「這也能是台語歌!」的驚奇,這正是柯智豪所期待發生的互動。回顧過往所合作過的樂團,夕陽武士、同根生、拍謝少年⋯⋯對台語都有著各自的想像與期待,這樣異質、眾聲喧嘩時代下的新品種,讓今日面貌多樣的台語歌能被聽眾接受。

在分眾時代下,眾聲喧嘩的世代群象似乎成為一種必然,但透過各種新舊結合,迸發創意的方式,也許我們也會迎來一種新聲——一種能夠被辨認為「時代」的聲音。

採訪撰文|蘇吉

一九九九年生,台南人。現就讀於政治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碩士班,獲第十九屆林榮三文學獎。作品、採訪散見於報章雜誌。

攝影|蘇郁涵

場地協力|聲色Sounds Good

台北市大安區新生南路二段30巷1-3號
02-23581668
「一間不賣唱片只賣回憶的黑膠咖啡廳」
聲色Sounds Good以「時空隧道」為主軸,店裡收藏上萬張黑膠、卡帶、CD,以及百年珍貴留聲機。店裡定期舉辦音樂講演活動,不論身在哪個世代,都能在聲色重溫回憶找到共鳴。

喜歡我們的 對談 嗎?

記得 訂閱 我們!支持我們!

發表意見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