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Home 喜歡讀書重點書評 【重點書評】災難與安慰,讀孫維民《格子鋪》:得到拯救般的可能性

【重點書評】災難與安慰,讀孫維民《格子鋪》:得到拯救般的可能性

by 鄧小樺

香港在經歷以至災難的時光。經歷災難時光,能否還可以有治癒與回復?在抗爭的世界裡,常常聽到的是「我們再也回不去了」。這一代的香港青年,政治啟蒙是催淚彈及胡椒噴霧,為了保密身份不被抓捕,許多人受了傷都不敢去醫院。警方的武器與暴力,在他們身上留下了怎樣的創痕?還有為了訴求而自殺的人們,讓活著的人們背負著沉重的驅力。訴求一再收不到回應,又是怎樣的心理創傷?如此種種非常切實具體但鞭長莫及的事情,如巨大的雲堆成了一種災難的氛圍。我本以為一切都只能靠意志去超越,或者政府回應來實際解決。但當我讀到孫維民《格子鋪》中極其短小、並與我們實際環境毫不相干的文章,卻意外地,看到了安慰與療癒之光。

輯一「意外之旅」和輯二「誤認」都給我驚喜的安慰。孫維民選擇以短小而凝煉的篇章開首,足見其美學高度。那些小小的素描,是寫生,從日常生活裡沒頭沒尾地剪下一禎陌生人的影像,要寫成「圓型人物」都不足夠,連了解他們的背景都太潦草,但正因為無法穿透,而在作者心中長久地留下來。孫維民那樣細心地對待他們被生活刮傷的皮相,寫著他們的潦倒與困倦——一些失敗者。凝視失敗者的表象,直至在回到作者自身時,卻讓他們釋放、飛昇,到達另一天空。

〈逃亡者〉中的一對原住民男女,是如何讓孫維民想到「柔弱,不必恐懼/強悍,無需驕傲」?並在多年之後,在作者體悟「也許生活裡只有自私和鬥爭並無高貴或者律法可言」之後,仍然可以把心底的小小信仰寄託在全無交流的兩個陌生人身上?〈火車和樹葉與鳥〉中的那位面對日復一日的刻板工作,制服骯髒、過早老去、肥胖而已將近不似人形的票務員——在這些描寫中,可見孫維民對於日常所造成的災難痕跡是有格外的敏銳,但總在最不起眼的時刻,有些東西不一樣了。一群被誤認為疏落的葉子的鳥突然攀升起飛,所有被壓平遮蔽否定的事物突然得到了拯救般的可能性

著眼於災難衰病平凡生活的壓迫在一瞬的觀看中把深度提示出來是為孫維民的魔術結構。有些篇章更清晰地揭示這魔法的本源,那就是,在表象以外深存著信仰以書寫來說是保持魔幻的眼光在日常中見到非日常。比如〈人魚〉一篇,敘事者在喧囂的鬧巿中持續聽到人魚的歌聲,以致真的見到海時,他描寫人魚因為美的感動而離開海洋,歌聲具有醫治和療癒的能力,於是他也開始為了讚美而歌唱,與自然和鳴,「世界只剩下它初始的音響」。孫維民看到衰敗,但他並不崩潰也不瘋狂。在〈幽浮〉中是滿目瘡痍的車程,看來疲倦而靈魂麻木的人如同幽浮,敘事者便想像高智慧外星生物,來到地球,會如何看待這些在日常中掙扎的低等生物?他保持著超越的視野,與對世俗細膩的眼光,從來沒有別過頭去。兩者皆深有重量,而孫維民在此保持平衡。

我們的日常生活是廢墟嗎破碎之物廢棄之物流離之物無意義之物情感凋零之物無所歸屬之物。論書寫破碎,當以〈反光〉為最,但它沒有迎向短小與節奏的輕盈,依然有著大量不美觀的工業產物,與污漬,然始終反射光芒。孫維民的寫實是對眼見的事物的小小信仰其中包含著對萬物的含蓄悲憫他甚至小心翼翼不讓這種悲憫流露出來。書中許多文章是旅途、交通工具、車站、公共電話亭、日常經過而不作停留的「非地方」,孫維民在這些意義將生未生之地點,書寫那些看來境遇並不太好的陌生人,而他們都因為作者遵遁寫實的外在性,而獲得了尊嚴。在〈意外之旅〉中,敘事者提到無盡的火車之讓我們謙遜,敘事者感知自己的存在,但同時「感覺自己愈來愈小。」這便是寫實的深邃,主體可以無限投身,或者容身。

抵抗日常的磨難,到底是否可能?即使是象牙塔裡的大學教授,也不得不受新自由主義的衝擊而淪落。當看到書中談論自由民主諸文由羅蘭夫人到約翰彌爾敦到馬庫色是孫維民作為知識份子的信仰之根。當然讀到他對詩的分析,還有齊克果等等,我會倍感親切。原來高超如孫維民,是讀這些,那麼他的境界,或者我們也有機會達到才是。我突然生出一個古怪念頭:如果孫維民真要崖岸自高或者連這些稍具分析與評論意味的都不寫純然營造那突然降臨的毫無關連的拯救之瞬間但知識份子的啟蒙乃有平民化的一面這便是孫維民

孫維民《格子鋪》的名字來自書中寫嘉義的篇章,當亦有指涉短文體裁,如當今一格一格小鋪的型態,自成一景如園林。孫在〈後記〉中指出散文文體規則自由,不論如何都是散文,這讓我想起我的老師樊善標,他在出版《發射火箭》之後,提出散文之文體,乃如文人畫,隨手擷取一景,再加幾筆,便可成篇,亦如武術中的「散手」,可容納許多試驗。不過文人畫與散手之比喻,都是陶冶性情的玩藝;孫維民則說,以藝術的語言改變人心,是革命的可能,因此就算是看來無關利害的書寫,都是一場險峻的搏鬥。是以這樣穩重、沉重之心,他寫出如斷篇零篇的散文。


文|鄧小樺
香港詩人、專欄作家、文化評論人。著有《若無其事》、《眾音的反面》等。香港文學館總策展人,文藝復興基金會理事。港台電視節目「文學放得開」主持人,於各大專院校中兼職任教,2014獲邀參加愛荷華大學國際作家寫作坊,亦曾參與台北詩歌節、亞洲詩歌節。

 

 

You may also like

發表意見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