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Home 新鮮推薦當月精選 【當月精選】時時將目標讀者放在心上:Homework

【當月精選】時時將目標讀者放在心上:Homework

by 施于婷

若將雜誌比擬成一座宇宙,其中的一個個星系正代表著不同的雜誌類型,讓星系持續運行的力量,除了編輯們的經驗與觀點,更多來自那源源不絕的好奇心。二○二二年春天,這片浩瀚的宇宙出現了一顆充滿力量的新星——親子刊物《Homework 家庭號》就此誕生。


《Homework》寫的是以家庭為單位的親子互動,收錄每個家庭間的故事與愛,展現出不同的輪廓與風格。在初試啼聲的試刊號,就迎來三刷的優秀成績,在看見更多的「家庭作業」前,我們來到《Homework》的採訪現場,觀察編輯團隊如何跟著受訪家庭的一日作息,捕捉記錄這個家的生活樣態;我們也邀請到《Homework》編輯團隊:主編劉秝緁、執行編輯劉怡青,一起回顧刊物從零到有的歷程,進而分享成為編輯的心法與磨練。

一本只發行八期的刊物,帶你重新認識成為爸爸媽媽的可能性

在這本刊物中,文字為讀者創造出一個思考的空間,用中立的聲音讓情緒找到出口。寫在開門頁的「獻給不想讓自己那麼爸爸媽媽的父母」,就像一把開啟心門的鑰匙,讓你試著放下苦惱的情緒,和他們一起找尋更多關於家的樣貌。

說起刊物的緣起,其實來自發行人簡鸝瑩 Eileen 與秝緁對閱讀的渴望。「以前會看各種藝文及有關生活風格的雜誌,像是《POPEYE》和《& Premium》,但為什麼當了爸爸媽媽後,就沒有適合我們看的刊物了?」拋開親子雜誌對父母的既定印象與種種規矩等育兒經,秝緁希望透過這本刊物,傳遞給父母另外一種生活樣貌的可能性,即使有了小孩,依然可以保有自己的主體性,用快樂與靈感建置範本之外的養育觀,透過紙本閱讀幸福,而且不受時效所限。

至於僅發行八期的設定,是有原因的。正如秝緁所言,孩子在每個階段將會面臨不同關卡,這本刊物是當下生命正在關切的議題,目前她與 Eileen 的孩子都介於零至六歲,所以刊物著重探討這個年齡區間的孩子與家庭。不過,畢竟是過去不曾有人做過的事,刊物的從零到有,讓團隊投注許多時間心力探討核心,不斷地調整再調整。「雖說是親子,但涉及的是一整個家庭的運作,甚至是原生家庭的回望。我想看的是社群上看不到的家庭樣貌,想知道他們快樂的來源是什麼?怎麼樣的父母會有這樣快樂的心情?」與受訪者之間的關係,與其說是選擇,不如說是好奇心;收錄在刊物中的受訪者,也漸漸形塑出《Homework》的模樣。

相處是一段寫在採訪前的功課

家庭故事是《Homework》的核心單元,是編輯們實地走訪家庭,與爸爸媽媽、孩子長時間相處後的觀察筆記。「我沒辦法設定將得到什麼樣的答案,家庭觀不是坐下來聊個幾小時就能看出脈絡的一件事,得花時間跟小朋友相處、建立關係。」尤其那些家人之間習以為常的互動,通常得花上一點時間才能看得見,允許的話編輯團隊甚至會和受訪家庭一起過夜,那些放鬆後願意袒露的事情、家真正的樣子,將會隨時間催化而顯影。「小孩是父母的鏡子,會反映他們日常的樣子。這些願意跟我們一起執行如此大膽採訪的家庭,某種程度來講都擁有同一種特性。他們讓小孩自由地相處,跟自己的生活同步,新世代的養育方式將會讓小孩的成長樣貌超乎期待。」秝緁如此說著。

「所有的育兒理論進到每個家中都會產生不同的樣子,最大的掌舵者是父母,他們的寬容決定著家庭的心理環境。即使走到這個生命階段,覺得生活就此往下墜,希望《Homework》可以在困境中提供新的啟發,成為讓你慢慢往上爬的那條繩索。」因此,在單元設計上不只滿足小朋友,而是讓大人的心情也能享受的平衡,讓彼此在過程中一起長大。

編輯的基本功不只是觀察

編輯的任務範疇又深又廣,不光是採訪現場的應對,持續關注有興趣的事情依然最基本的課題,尤其身處資訊爆炸的世代,必須懂得深究、消化、重新定義,將資訊「再處理」,能否餵養出新觀點,考驗著每位編輯的功力。秝緁接著分享:「生活風格這件事已經被做得很廣泛,會讓我好奇到底還可以怎麼編?除了對這類型的刊物有興趣,很喜歡看地方誌,如台灣的地味手帖和日本的 TO magazine。自傳型的書籍則能幫助我了解一位創作者的生活,生了孩子後,也開始對有小孩的創作者感到好奇,像是吉本芭娜娜的《食記百味》,便影響我非常大,從文本去看一種生活和養育觀,有種讓人更立體的感覺。」

要成就一本紙本刊物,集結的是眾人的心力,編織《Homework》形狀的過程也不例外,在邁開下一步的同時,大家的角色互相平衡著,當觀點不盡相同時,也能自在交換看法。除了擁有媽媽身分的Eileen與秝緁,有著心理學背景、未婚且沒有小孩的怡青反倒能以不同視角參與企劃,讓刊物有了更多公正與理性的分析。

在歷經月刊執行時的按部就班,讓怡青在面對行程安排時,達到了「膝反射」的程度,就怕哪裡出了差錯,但成為《Homework》一員的這段時間,讓她學著慢下來,好好思索如何在既有的時間與資源下,做出最大化的決定,她笑稱「膽大心細」是眼下的課題,也期許自己能做出嚴謹的規劃,同時又能彈性的變動。雖說如此,在秝緁眼中,怡青把關著刊物許多關鍵,能有邏輯地把事情結構化,「當我想做一件事,她就會幫我把時程拉好,把一件件衝出去的事情,用釘子固定起來。」

聊著聊著,才發現與《Homework》相遇的這段期間,改變的不只有讀者的生活,也讓秝緁和怡青學著用不同心情去感受生活。關於這本家庭作業的力量,仍未完待續發酵著,一起試著從溫柔的照片與文字中,找回家與自己的模樣吧。

採訪小物推薦
Homework 主編秝緁

好穿脫又不失禮節的皮鞋,太適合各種要進家門或突然下水的參與情境。

出水滑順又字跡大方的鋼珠筆,好寫又便宜,快速跟上訪談做筆記,寫滿也不心疼。

採訪撰文|施于婷
過去在生活風格線上媒體擔任採訪與企劃編輯,現在轉為自由接案,依然在寫字。

攝影|安比

■ 2022 六月號|452 期  ■

本期專輯探訪六家不同型態的雜誌媒體,實際走入編輯團隊的工作場域,蒐羅他們的經驗與技術,從選題、企畫、邀稿、採訪、截稿、校對到排版,以及其他瑣碎事務,統整成一條條令人驚異的工作守則。這些守則並不僅是成就一本美好的雜誌,而是提醒我們面對世界與工作應有的重要視角。
 

You may also like

發表意見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