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自「每天為你讀一首詩」粉專,原文連結。
歧路行.第三十四章◎北島
⠀
關於香港 我一無所知
帶上地下之書去旅行
飛機降落珊瑚礁閃爍
陌生人找燈的坐標
天際線的敘事推向性高潮
青蛙在內臟中跳躍
⠀
渡船 過渡中的過渡
沒有聽眾 詩人們互相傾聽
我和商禽 一起吃夜宵
在水蒸氣的玻璃上畫小人
呼吸的午夜在腳下
⠀
從北加州小鎮搬到香港
用右手緊緊抓住左手
當厄運騎着幸運兒的馬
算命先生 從羅盤指向未來
幼兒園大門被塗成彩虹
⠀
首屆香港國際詩歌之夜
在革命和宗教之間
詩歌是另一種聲音
發酒瘋的颱風失去靈魂
叮叮車 憂傷的軌道
上環棺材店 太陽砸門
⠀
六四晚會是新的黑名單
而活着的都是守夜人
燭火呼應 正是缺席的意義
死亡的棋路沒有規則
無路可逃 被獵殺的字眼
⠀
警笛沸點 火光 剪影
如水 大街小巷 洪流 壩
防毒面具 旗幟呼喊 兄弟
爬山 花流血 時代的斜坡
⠀
喂 手機屏幕的笑臉
暴風雨穿上官方的制服
只可惜你戴起了口罩
聽不清楚是不是你在說話
九聲調的粵語不再陌生
哼着黃昏的無言歌
⠀
網──人類是魚的祖先
正進入大數據的生活†
手被牽動 心在右舵
自由不過是驗證我的名字
當病毒和數字王國為鄰
⠀
野獸們悄悄進入城市
用水泥鑄造成金幣
奴隸們扛着歷史的樓梯
螺旋的邏輯可進可退
戰爭與瘟疫 大海
是生銹水龍頭的眼淚
⠀
香港不是我旅程的終點
在語言流變的激流中
審查官用筆勾掉新的現實
我被香港收留 填海蓋樓
前往天堂的火車站
⠀
窗口面對海灣的全景
大歷史升級到單人牢房
夢中的鳥飛過 短暫而永久
我是你 歧路的陌生人
等待收割光芒的季節
送信 明天卻沒有地址
香港在許多經典的論述中,被形容為「借來的地方,借來的時間」,當一個流亡在外的詩人來到了一座浮城,北島說:「關於香港 我一無所知」。但敏銳的詩人依舊發現了城市獨特迷人的細節,包括「渡船 過渡中的過渡」、「算命先生 從羅盤指向未來」、「叮叮車 憂傷的軌道/上環棺材店 太陽砸門」,都是市井景物,卻準確切中了香港不同的側面與迷惑,其中的複雜糾結,想來也喚起了北島自身的感懷。
事實上,北島並不見得對香港一無所知,他創辦並擔任主編的《今天》雜誌,曾經編過與香港有關的專題,包括1995年的「香港文化專輯」和2007年「香港十年專號」,2007年定居香港後,發起了兩年一屆的「香港國際詩歌之夜」,延續至今。
⠀〈第三十四章〉的第五到第七節,則記錄了近年香港的一些大事,包括歷年的六四追悼晚會、2019年的社會運動和2020年起始的疫情。有時候,我們不易看到詩人明確的態度,但在詩句的空隙和呼吸中,畫面如何交疊畫面,往往告訴我們宣告以外的情緒,曾經高喊「我──不──相──信」的北島,引用梁秉鈞的詩句:「只可惜你戴起了口罩/聽不清楚是不是你在說話」,展示了另一種時空下,與世界對話的信念。儘管讀者的詮釋有時會一廂情願,但曖昧內斂正是文學的力量──也(曾)是香港寶貴的東西。
/
在《今天》1995年的「香港文化專輯」中,李歐梵以「邊緣性」去論述香港,並提出「邊緣並不是弱勢」。同樣的說法可能也適用於北島,在《歧路行》前面的章節裏,我們會看到一個飄迫不定、同樣無比強大地直面命運的詩人,相對於地理上的中國,流亡在外的北島似乎是邊緣的,但他卻無容置疑地一直是中國當代其中最重要的詩人──如果北島是以「歧路」去歸納過往,那麼至少在他眼中,朝天大道以外的邊緣小路,反而可能成就強大的自己。
在各種「邊緣」的境況中,北島與異地/異時空的詩人對話,身處香港這座同樣邊緣的城市裏,他看見困頓與活力,在變幻的夾縫裏找尋詩歌的力量。他雖然被這座城市收留,但又明確知道「香港不是我旅程的終點」,因為歧路之行永遠不會是有始有終的規劃行程。
2019年的夏天,北島在香港上環的見山書店辦了一場讀詩會,記憶所及,他其中朗誦的一首是發表於1980年代的組詩〈白日夢〉,詩作的結尾大概也預示了某種岔途而不復返的「歧路行」:
你是誰
要和我交換什麼
白鶴展開一張飄動的紙
上面寫著你的回答
而我一無所知
你沒有如期歸來
《歧路行》
北島,聯經出版
文|韓祺疇
生於1996年,畢業於嶺南大學中文系。曾獲李聖華現代詩青年獎、大學文學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