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Home 普通生活靈魂交換 【靈魂交換】抵達各自的「眠月線」 ─ 曾慧誠 V.S 康士坦的變化球

【靈魂交換】抵達各自的「眠月線」 ─ 曾慧誠 V.S 康士坦的變化球

by 蔣亞妮

樂團「康士坦的變化球」與躍演劇團藝術總監──導演曾慧誠,各自是不同魔幻現場的製造者。二○二二年,他們先以「羊的呼喊」演唱會為交叉點,將搖滾與劇場的雙重場域,跨界融合。今年,正值樂團成軍十年,康士坦的變化球將推出新專輯與演唱會,以「眠月線」為題,將二者的交會由空間至時間,再次延續。

  • 康士坦的變化球 成立於二○一三年,團名來自希臘哲學家赫拉克利特(Heraclitus)的名言 「Change is the only constant in life.」(唯一不變的就是永遠在變化。)二○二一年獲第三十二屆金曲獎最佳樂團提名。
  • 曾慧誠 躍演劇團藝術總監。紐約大學(NYU)音樂劇表演碩士。導演作品:躍演中文音樂劇《勸世三姊妹》、《釧兒》、《麗晶卡拉OK的最後一夜》、《DAYLIGHT》;臺北市立國樂團台語歌劇《李天祿的四個女人》、《蔥仔開花》等。

Soulmate POP QUIZ ↘

Q 對彼此的第一印象?在你們想像中,對方怎麼看自己?

康士坦的變化球:導演的腦袋動超快,不到幾秒就能作出反應。

曾慧誠:我是從音樂先感受他們,他們的後搖超級光明,第一次聽的時候覺得很鼓舞。

Q 舞台對你們來說是什麼,台上與台下的自己有很大差別嗎?

曾慧誠:從演員變成導演,就可以亂吃東西了(笑)。

康士坦的變化球:其實就是兩個「我」,平常的我跟演出的我。

Q 想像中的「眠月線」是什麼模樣?

曾慧誠:「眠月線」能有很多空間,可以讓我們詮釋,它已經是一個概念,而不是一個真實的物件了。

康士坦的變化球:「眠月線」像是一個大家都可以去的概念與意念式的世界。

Q 若可以交換彼此靈魂的某一部分,最想擁有對方的哪項能力或特質?

曾慧誠:如果可以,我想要有四個人格,感受他們各自獨立的個性。

金毛:我想跟導演換他的熱情。(可以拿我的累交換?)

Arny:那我想要跟導演換組織能力跟統合能力,實在太強了。

Creed:想交換導演理解東西跟解讀東西的創意跟方式。

小米:我可以拿我的想像力跟他換他的想像力。

舞台的魅力在於現場,每場LIVE演出都是不可複製的一期一會。對於導演曾慧誠及康士坦的變化球而言,二○二二年他們初次合作的舞台「羊的呼喊」,或許也產生了各自不同的質變與影響。康士坦的變化球坦言,他們之後開始思考「表演」的本質,將演出從平面拉伸至立體;而曾慧誠也展開了更多與音樂、演唱現場一起跨界冒險的計畫。但不管如何將音樂與戲劇進行改編、詮釋,曾慧誠強調:「這些表演者都不能夠取代音樂與演奏者,只可以作為他們的延伸,載體一直是音樂。」

讓二者再次合作、再次相遇的關鍵字,是「眠月線」──同時也是新專輯與演唱會的名稱。眠月線作為一種歡迎各自表述的存在,曾慧誠由想像出發,從歌曲中再造了一個舞台,一面期待他們可以跨一點點過來就好,一面也希望他們能感到舒服自在,因為:「他們在自己的領域已是很頂尖的了,那我為什麼要削弱他們的頂尖?逼他們來到另一邊呢?」這種變身與改裝的微妙界線,也是曾慧誠如今在做跨界時的限制,但如他所說,限制同時也成為另一種空間。

「眠月線」最早是由團員中熱愛廢墟攝影的小米所提出,那種極具想像力的邊界感,對於過去和未來,或者說面對未知時,產生的「想要改變什麼嗎?」的心情,就是藉由「眠月線」想要抵達的。比起一個特定的空間地點,在他們心中,眠月線更接近一種時間的概念。

疫情期間,不管是劇團與樂團都各自沉潛、各自完成了新作品,對康士坦的變化球來說,這段時間所經過的各種挑戰,也產生了極大的影響。他們在二○二一年,疫情正盛時,跑到中國巡迴演出,回憶當時景況:「我們四個人、三個月二十四小時沒有分開,最後成功演出了二十七場,總共做了三十幾次PCR核酸檢測。」事件與時間,可以簡化與量化,但背後的故事,卻得一次次解壓縮才能還原。自此,康士坦的變化球更能認定這個團體、這些表演,得是一件專業的事情──「因為我們都已經拿命去拼了。」

每一次現場、每一次演出,對曾慧誠與康士坦的變化球來說,或許都是一種拼命的過程,拼命開闊自我的想像力,拼命以抵達未知。

採訪撰文|蔣亞妮
摩羯座,狗派女子,目前就讀成功大學中文博士班。二〇一五年出版首部散文《請登入遊戲》, 二〇一七年出版《寫你》, 二〇二〇年出版第三號作品,《我跟你說你不要跟別人說》。

攝影|劉璧慈

喜歡這篇文章嗎?

買實體雜誌回家收藏吧!

You may also like

發表意見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