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Home 普通生活靈魂交換 【靈魂交換】回應生命的複雜 ─ 胡慕情 V.S 黃郁晴

【靈魂交換】回應生命的複雜 ─ 胡慕情 V.S 黃郁晴

by 蘇曉凡

談為什麼當記者、做劇場,兩人都說起小時候。「你有幾個兄弟姐妹?」「我是獨生女。有兄弟姐妹還得了!」黃郁晴有七個不同血緣關係的手足,胡慕情則與未婚生下她的母親居住一起,從小打理自己,還要顧著媽媽。胡慕情透過提問來理解自我與他人的生命經驗;黃郁晴做劇場,本以為能靠別人的故事來填補疏離感,結果「透過別人繞了一圈」,母題終究會回歸自身。

胡慕情

曾擔任台灣立報與公共電視《我們的島》記者,關注社會運動與環境議題。現為鏡文學文化組採訪主任,爬梳各類社會案件。著有《黏土:灣寶,一段人與土地的簡史》。

黃郁晴

劇場導演、演員、劇本翻譯、戲劇教育工作者,任教於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戲劇學系,曾任國家兩廳院駐館藝術家(2021-2022年),並且長期與不同劇團展開合作計畫。擅長文本裏人物關係的解讀和分析,其中特別深入女性角色的立體度及複雜性。近年導演作品包括:2023 TIFA《藝術之子》、2021 TIFA《浮光流影》等。

Soulmate POP QUIZ

Q 影響自己最深的一本書是什麼?

黃郁晴:馬奎斯《異鄉客》

胡慕情:埃里希·弗洛姆《愛的藝術》

Q 曾有感到脆弱的時候嗎?會如何面對這樣的感受?

胡慕情:以前是擼貓,現在是攀岩、潛水。

黃郁晴:帶狗去旅行。

Q 習慣在哪裡寫作或創作?

黃郁晴:不得不在排練場。

胡慕情:能寫稿的地方都可以,重點是寫得出來。

Q 您認為作為一位寫作/創作者,最重要的信念是什麼?

胡慕情:好奇。

黃郁晴:辨別什麼在召喚自己。

採訪前一週,黃郁晴才與演員完成《罪.愛》首次排練。她有點不好意思地表示,創作進入迷失期:「我還在抓虛構與真實的平衡。」

《罪.愛》講述一個神秘組織犯下連續命案,故事取材多個真實案件。其中一大部分,參考發生於二○一三年的日月明功虐死案,特別是胡慕情的報導故事〈失控的心靈——還原日月明功案事件脈絡〉。

報導裡,胡慕情寫出舞蹈教室何以演變成集體施虐的互助團體,負責人陳巧明又如何從舞蹈老師轉而作為教主。但演員不免陷入拉扯,扮演需要試圖同理角色,卻也避不掉對其罪行有個人道德判斷,「戲劇總有侷限性。」黃郁晴說:「不想落入二元,但在一場演出的有限時間內,所謂非二元仍須在好好壞壞之間來來回回,該怎麼拿捏⋯⋯。」

「不見得是壞,」胡慕情倒覺得施力點可以放在「痛苦」。「互助會的形成是因為痛苦,它的殘酷來自於痛苦的無法消解,要去感受那個痛苦是什麼,為什麼形成。」

這也呼應戲名。罪與愛擺在一塊,帶有複雜指涉,人有所牽絆,可能是加害者也是受害者。

胡慕情喜歡問為什麼,這也是她選擇當記者的原因。「小時候常閱讀,會看到主角狀況反映了生命經驗,也許故事不是happy ending,但他們會在過程中得到某些東西。能走到最後一刻,憑藉的都是探問。」

嘗試理解,也投射自童年經驗。作為非婚生子女,小學某日,突然被媽媽拉去改從母姓,同桌同學笑她入贅,當時胡慕情不懂「入贅」之意,但辨別得出是訕笑,她打了對方一巴掌,對方還被老師訓斥。原本要好的兩人,此後有了楚河漢界。

這些經驗使她從事議題報導後不停思考:「人是在什麼時候,因為微小事件的發生,從此成為對立兩端?」

黃郁晴則是從小被迫面對身世謎團,保密狀態讓她把生命中的種種發生藏得很深,始終與外界保持一段距離。「我覺得生命好像被養成一個很中空的狀態,所以才需要別人的故事。」

「這幾年有一股驅力,戲常常是在找根源。很多時候我需要幫主角找脈絡,但越來越矛盾、卡關。想說,我都不知道自己從哪裡來了,還幫別人找?」二○二一年至二○二二年,黃郁晴擔任兩廳院駐館藝術家,從《房思琪的初戀樂園》開始讀起,舉辦為期一年的讀書會,過程中不適感越積越厚,「一方面要很充滿知識地研究#MeToo運動,一方面我根本無法說自己的(me too)經驗。」

關於無法說,黃郁晴下一個結論:「可能要等誰死了,我才能夠做什麼吧。」

「不是說不出來,而是怕說出來造成傷害。」胡慕情理解地說,傷害的持續,來自自身與他人的生命狀態已然不同,「能夠創作,一大原因是不斷自問,但有些人沒有,生命停滯在某些狀態;弔詭的是,因為他們的停滯,才讓你想繼續發問。這是一個很複雜的過程。」黃郁晴於年初完成赤裸揭示劇場不對等權力關係的駐館之作《藝術之子》,演出結束至今,她說,開始面對過往被自己掩藏的課題了。

複雜,是生命的本質。活到近四十歲,黃郁晴才終於確認自己是父母愛的結晶,胡慕情則與母親有了和解。

這也是黃郁晴目前苦惱《罪.愛》結局的原因。「這個版本結局來得滿快的,主角在一個高潮戲後接著和解。我覺得這不可能發生。」但到底要給虛構人物多少時間去消化呢?

“ 一起連續命案.一個神秘團體 揭開人性最深沉的恐懼與夢靨 ”

 2023秋天藝術節|詹傑X黃郁晴《罪.愛》|11.17—11.19 |國家戲劇院

採訪撰文|蘇曉凡

文字工作者。畢業於政大新聞所。喜歡故事、認識人和社會。曾任職於藝文雜誌、新聞媒體。

攝影|劉璧慈

喜歡我們的 文章 嗎?

記得 訂閱 我們!支持我們!

You may also like

發表意見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