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vious post
二〇〇五年,韓國把首都「서울」的漢字從「漢城」改成「首爾」,好像原本熟悉又老派的事物,忽然變得時髦起來,怎麼說呢,從一個穩重嚴肅的泱泱古都,變成了簡鍊俐落,非常帥氣的大都會:「Seoul」,當然,人家並不是為了時髦才做這件事。
原來的「漢城」對我來說,是一個從萬曆朝鮮之役、日清甲午戰爭、韓戰到近代威權統治,飽受戰爭殺戮與政治動亂的城市,有這樣悲慘歷史面向的偏頗認識。一九八八年漢城奧運舉辦,漢城成了跟東京併肩的,足以承擔國際最高盛事的亞洲重鎮,這一屆,台灣在首次登場的示範項目跆拳道競賽中,奪得了兩金三銅,(僅是)對我來說,在電視機前面看著實況轉播,好像有令人振奮的時代空氣從這城市透露出來。但如果說這年的印象還帶著模糊泛黃的畫質,那麼二〇〇二年日韓共同舉辦世界盃足球賽,在漢城的世界盃競技場開幕時,同樣的,坐在電視機前面的我,幾乎馬上被這劃時代的事件,既新穎又清晰的影像所震撼,觀眾的巨大歡呼、鮮豔色彩和世界足球明星齊聚,如果用二〇〇五年之後的描述方式,這一點也不「漢城」,簡直是「首爾」才對。
我們在二〇一三年與二〇二四年分別做過兩次韓國文學主題,卻一直沒有真正做一次韓國的文學城市專輯。熱愛追星、韓劇與旅行的年輕編輯們,以《大都會的愛情法》原著小說家朴相映新作《信任的模樣》刊登為起點,展開一系列的首爾城街探訪,應該是當下最強烈的Seoul大都會印象。那麼,我個人是何時覺得首爾確實是個大都會了呢?我想,大概是漢城改成首爾的隔年,我看了奉俊昊的《駭人怪物》,有種:「這裡也有跟襲擊東京的哥吉拉一樣的軍事變種生物了啊,(雖然小很多)首爾果然不愧是大都會了。」這樣的,沒什麼建設性的想法。
■ 2025 四月號|486 期 ■
陷入首爾的愛情法
氏十七度,對亞熱帶島民來說是再舒服不過的天氣,適合散步。
櫻花剛開的四月初週末,趁著春雨落下前去漢江公園野餐吃泡麵,日落後晃去弘大 live club 看樂團演出,午夜記得趕末班地鐵到梨泰院,爬上屋頂酒吧欣賞夜景,如果意猶未盡,天微亮之際再喝碗熱呼呼的燉排骨醒酒湯。
本期專題收錄九個陷入首爾的方法,包含《在熙,燒酒,我,還有冰箱裡的藍莓與菸》作者 #朴相映 即將於五月出版的小說《#信任的模樣》五千字書摘,也邀請曾經或現正駐足首爾的記者、編輯、藝術家分享他們心中的梨泰院、聖水洞、文來洞,並盤點十種韓式宵夜、九個追星關鍵字、五間弘大 live club、四間首爾獨立書店,以及四個賞櫻名點。在首爾,總會遇見讓你陷入愛情的瞬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