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Home 主題特輯刊物集錦 閱:文學

閱:文學

  • 一個人,或許真的能夠活得像她所閱讀的字。姚愛寗便是如此。拿出她最近閱讀的書——《房間裡的大象:日常生活中的緘默與縱容》,以及李佳穎《進烤箱的好日子》。前者是面對真相時心照不宣的窘迫感,後者是 …

  • 鄰近熱鬧的華山文創園區,有一座沉穩靜謐的老倉庫。這座倉庫承載著豐富的歷史記憶—它曾為糧食局倉庫,也曾是臺灣音樂館的館舍,如今在臺文館的規劃下,於2025年6月以全新姿態亮相,轉化為文學糧倉, …

  • 王小棣1980年代投身影視產業,擔任監製、導演、編劇等不同角色, 直到上世紀末,一場與作家侯文詠錄影的機緣,促成《大醫院小醫師》誕生——不僅是臺灣偶像劇、職人劇的濫觴,也開啟王小棣文學影視化 …

  • 在《臺灣漫遊錄》為臺灣文學寫下嶄新的一頁之後,2025年1月,臺文館特地辦理講座,邀請作家黃崇凱主持,除了與作者楊双子及譯者金翎相談翻譯過程的難題、趣事,也和許多熱情的讀者粉絲面對面交流。 …

  • 如果從林奕碩在2011年,上傳試聽帶到YouTube頻道的時候算起,百合花樂團已經出道近十五年,而生猛有勁又富含生活感的台語創作,一直是他們帶給歌迷的鮮明印象,也讓他們獲得金音創作獎和金曲獎 …

  • 2024年12月,臺文館推出「打字機也會唱歌:捷克現當代文學展」,介紹捷克20世紀代表性作家,包括伊凡.克里瑪(Ivan Klíma)、米蘭.昆德拉(Milan Kundera)、博胡米爾. …

  • 攤位開箱2024年,臺灣文博會首度移師臺南,國立臺灣文學館也共襄盛舉,以「當文學轉入日常」為主題,展開參展初體驗。文博會現場熱鬧滾滾,臺文館攤位的木櫃上擺放了玻璃杯、名片夾、年曆手札等承載不 …

  • 2024年的夏天,全世界迎來了令人熱血沸騰的巴黎奧運。由於時差的關係,許多賽事都在臺灣晚間舉行,為了幫選手加油,「熬夜、吶喊、鹽酥雞」成為許多臺灣人下班後的日常,網路上因此流傳一句笑談:「奧 …

  • Q 獲獎無數的《八尺門的辯護人》最初得到「鏡文學百萬影視小說大獎」首獎時,名為《最刑島》,書名為何有如此調整?你曾說過:「這部作品寫來就是要拍的,先是劇本概念才寫成小說。 」撰寫劇本和小說兩 …

  • 昭和18(1943)年厚生演劇研究會的公演,是近代臺灣文化史的盛事。由當時最傑出的文學、戲劇、音樂、美術跨領域的靑壯世代域文藝創作者攜手合作,它所締造的不只是新劇運動的里程碑而已。皇民化運動 …

  • 成立於1964 年3 月的笠詩社,同年6 月發行《笠》詩刊創刊號,至今屹立於臺灣詩壇超過一甲子。不同於商業雜誌的生產模式,詩刊沒有可平衡的收入作為支撐,往往需要集社員之力才能夠長久維持。詩社 …

Newe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