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平常相遇

平常相遇

  • 西班牙文風鼎盛,孕育出許多享譽國際的巨擘,其中包括五位諾貝爾文學獎桂冠。不過,提到西班牙當代最具特色的後設作家,非恩瑞克.維拉-馬塔斯莫屬。 維拉-馬塔斯的作品體裁相當多元,有小說、傳記、短 …

  • 一青妙從出版散文《我的箱子》以來,即是以自身臺日混血的家族記憶出發,讓讀者看見善於臺灣料理的日本母親一青和枝,與沉默寡言的父親顏惠民,不僅以女兒的角度爬梳與母親、父親的關係,還牽動了臺灣與日 …

  • 寫人為難,新書封面,或許透露玉蕙老師一再輕騎過關的原因——溫柔到底,又以自嘲輕輕揭過:「原有兩款設計,其一是先生畫的潭子家,但所有閨密卻都選另一款較溫柔的。為了安內,我仍堅持用先生的畫,結果 …

  • 距離《滌這個不正常的人》出版五年,在沖印產業環境裡成長的廖瞇,以如今漸形沒落的沖印產業為錨點,嘗試理解並靠近家人的人生,也在反覆詢問「為什麼寫」、「如何寫」的過程中,走回寫作的起點——「我想 …

  • 二〇一七,植劇場改編《花甲男孩》為影集《花甲男孩轉大人》,使楊富閔的小說走入人的視野,其後,那個台南少年的故事,以跨界形式在不同媒介中延展、變形。如今,這部最初的小說再次以紙本姿態復返,讓我 …

  • 在《社頭三姊妹》中,陳思宏將目光再次投向故鄉彰化,以一場即將發生的「瘋狂星期六」,在霧氣壟罩的鄉鎮裡建構出一部荒謬、瘋狂、群魔亂舞的民間歌劇。這不只是對彰化的回望,更是一場關於敘事、命名與文 …

  • 「體內的密室出現以來,它逐漸不只是一整體的空,而開始浮現出內在的不均質。於是這個空就像一小塊海洋,有浮游生物濃淡的變化,有人造的漂浮物,有高低層的生態。而不是像一小包成分被嚴格管控製造出來的 …

  • 睽違六年,連明偉重磅推出近三十萬字的長篇《槍強搶嗆》。採訪完後,一陣簡短的快問快答,道出他真實的心聲——出版完了,到現在有什麼感覺?「大概是擔心吧?因為很厚啊,想說都沒有人看吧。請大家支持! …

  • 原文刊載於2009年11月號/第301期【獨家特輯】 二十三年前,某夜夢見在整理滿牆的書架,不意書架突然倒塌,書堆如同亂石從頭上落下將我打醒。張開眼方知是夢,原來是一本睡前翻閱的《聯合文學》 …

  • 二〇一八年,黃裕邦帶著中譯詩集《天裂》在華語詩壇「出道」,該作不僅奪得美國LGBTQ文學獎——Lambda Literary Awards男同志詩歌組別首獎,其張狂的語言,挪用、挑釁文化符號 …

  • 然後在這時間洋流中漂行,情感、道德或那重疊的記憶裡漸逝的人影,曾經繁榮的故事多像這樣結束在大海某處,又在另個地方被健忘的人們拾獲。詩人半夢半醒地遊走,如此在詩句中反問:還有誰能聽見我們嗎?那 …

Newe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