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特輯閱:文學刊物集錦 【閱:文學】姚愛寗:可以如此,也絕對不只如此 by 郝妮爾 2025-06-26 by 郝妮爾 一個人,或許真的能夠活得像她所閱讀的字。姚愛寗便是如此。拿出她最近閱讀的書——《房間裡的大象:日常生活中的緘默與縱容》,以及李佳穎《進烤箱的好日子》。前者是面對真相時心照不宣的窘迫感,後者是 …
主題特輯閱:文學刊物集錦 【閱:文學】精神的食糧:臺灣文學糧倉的實驗與想像 by 汪倩妤 2025-06-25 by 汪倩妤 鄰近熱鬧的華山文創園區,有一座沉穩靜謐的老倉庫。這座倉庫承載著豐富的歷史記憶—它曾為糧食局倉庫,也曾是臺灣音樂館的館舍,如今在臺文館的規劃下,於2025年6月以全新姿態亮相,轉化為文學糧倉, …
閱:文學主題特輯刊物集錦 【閱:文學】從文字到光影:王小棣的文學改編影視現場 by 彭紹宇 2025-06-25 by 彭紹宇 王小棣1980年代投身影視產業,擔任監製、導演、編劇等不同角色, 直到上世紀末,一場與作家侯文詠錄影的機緣,促成《大醫院小醫師》誕生——不僅是臺灣偶像劇、職人劇的濫觴,也開啟王小棣文學影視化 …
主題特輯鹽分地帶文學雙月刊刊物集錦 【鹽分地帶文學】蔥頭接力! 三寮灣與鹽分地上的紅蔥頭產業 by 王璽 2025-06-24 by 王璽 站在田埂,強風迎面吹來有些黏膩,手指輕抹臉頰,好像有些鹽巴沾在指尖,可環顧四週,卻看不見海的蹤影。這裡是北門的三寮灣,雖不靠海,但離海也不遠,一公里多的距離,讓風得以將海面蒸發的鹽分,吹向庄 …
主題特輯鹽分地帶文學雙月刊刊物集錦 【鹽分地帶文學】風起鹽地,寫下字裡行間的甘與鹹|陳艷秋×朱翊寧 by 朱翊寧 2025-06-17 by 朱翊寧 陳艷秋一九五五年生於文風鼎盛的鹽分地帶臺南市佳里區。作品都以時代、社會為背景,特別取材於白色恐佈時代的小說,留下過去威權統治時臺灣人辛酸心路歷程的記錄,對於寫作不遺餘力,二十三本著作篇篇皆見 …
刊物集錦鹽分地帶文學雙月刊主題特輯 【鹽分地帶文學】崁頭山紅楓咖啡:神仙也指名要喝的冠軍咖啡|郭俊宏、曾如楓 by 編輯部 2025-06-13 by 編輯部 我家的咖啡從日治時代就在崁頭山種下了根。這裡海拔大約七、八百公尺,背後連著阿里山支脈,四周又有烏山頭、曾文、白河三個水庫圍繞。水氣夠,日照夠,早晚溫差大,這些條件是我們咖啡的優勢。最初,我們 …
刊物集錦鹽分地帶文學雙月刊主題特輯 【鹽分地帶文學】咖啡紀事|此曾在 by 黃崇凱 2025-06-13 by 黃崇凱 決定遷居臺南前,我到了彼時開張不久的暖暖蛇咖啡館。老屋天花板的吊扇悠緩轉著,外頭的烈日曝曬讓一切都慢了下來,或許是在那當下,在這生活也不錯的想像跳了出來。老闆阿勇與我曾是同段時期混跡於臺北溫 …
刊物集錦鹽分地帶文學雙月刊主題特輯 【鹽分地帶文學】尋味走春,嘻哈帶路|榕幫的Sugar Gank!春之料理11選 by 林巧棠 2025-04-25 by 林巧棠 榕幫,由 Leerix(李瑞)、士賢與 WarrenK(華辰)的三人饒舌組合,以臺南為養分,醞釀出獨具風味的南方嘻哈。本次專訪,選在隱身巷弄的老宅咖啡「聶樓」,是他們製作第二張專輯視覺的所在 …
刊物集錦鹽分地帶文學雙月刊主題特輯 【鹽分地帶文學】與海的共處之道:蘆竹溝的蚵仔產業 by 王雨靖 2025-04-25 by 王雨靖 走進蘆竹溝,映入眼簾的是遍布街巷的蚵寮,由鐵皮或棚架搭建而成,簡樸卻充滿生氣。一群人圍坐其中,一邊談笑風生,一邊熟練地「鋟」蚵仔,手上的動作從未停歇。登上南北堤,放眼望去,整片潟湖井然有序地 …
刊物集錦鹽分地帶文學雙月刊主題特輯 【鹽分地帶文學】鐵道詩徵文作品刊登 by 編輯部 2025-04-25 by 編輯部 特別座雅子/撰文 黃昏的火車,軁入暗毿 ➀的磅空 玻璃窗倒照出 52 號後壁縫的形影 拆無人生的幸福車班 一跤貯滿珠淚的皮箱,是阮的特別座 覕佇阿母彼二蕊冇心 ②的的目睭跤,慢慢仔喘氣 猶 …
主題特輯刊物集錦鹽分地帶文學雙月刊 【鹽分地帶文學】為民俗立言,為自己立言|黃文博╳陳建佐 by 陳建佐 2025-04-17 by 陳建佐 黃文博一九五六年生,臺南鹽分地帶井仔腳人,國小校長退休。曾任文化部、雲林、嘉義、臺南、高雄、屏東、連江等縣市民俗審議會委員,國藝會藝術扎根評鑑委員、臺南生活美學館文化體驗輔導委員;曾獲《聯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