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艷陽高張,落坐於城南一處安靜咖啡館後,仍有曝曬過度的恍惚。眼底留有王文興老師費時十二年寫成的新作《剪翼史》裡,主角賀宗成孤身端坐於某大學國文系研究室逼仄座椅、此一靜止畫面的殘影。多年前, …
主題特輯
-
-
從一九五八在《台大青年》發表第一篇小說〈守夜〉以來,王文興寫作至今已近六十年。六十年漫長的文學途路,王文興作品的出版可說量少質精;其中《十五篇小說》、《家變》、《背海的人》早是不分世代的文青 …
-
1. 什麼類型的閱讀主題最吸引您?是否會避開特定主題?什麼類型的書很難說,我都感興趣,會去翻閱,不會避開特定主題的書,但我只讀懂的書。2. 是否可以談談曾經對老師造成關鍵性影響的一本書?若 …
-
原文刊載於2016年6月號/第380期【在一起】單元 紀州庵自一九一七年迄今已有近百年的歷史承載。在紀州庵古蹟修復雙周年之際,文化祭典也隨之展開。除了親身在古蹟回憶城南舊事,更藉由與日本和歌 …
-
我常提到當年的老師黎烈文教授與夏濟安教授。其實我印象中難忘的還有張張心漪教授和殷蘭熙教授。張心漪老師大按時交我們翻譯。我們上課時已知道她是當代的翻譯名家,我個人久已拜讀她譯的若干當時名作。張 …
-
1990年英國藝術家、數位藝術理論學者阿斯科特(Roy Ascott)發表〈遠端電訊擁抱裡是否有愛?〉 (Is There love in Telematic Embrace?) 一文,討論 …
-
在當今充斥科技潮流的時代,藝術和科技的交匯不僅改變了我們對創意和美的看法,還推動著藝術創作和體驗的進一步演進。其中,擴增實境(Augmented Reality,簡稱AR)技術的崛起,為藝術 …
-
「與其向⾳樂認錯,不如向⼭⽔認錯,向⼤地認錯。」傳記主,詩⼈楊澤在這部結合⾳樂片、偽記錄片及浪漫喜劇成⼀體的非典型⽂學電影中如是說。與其向紀錄片認錯,不如向⾳樂片認錯,不,致敬。這部新型態的 …
-
生祥樂隊曾邀桑布伊同唱「我庄三部曲」,〈我庄〉歌詞談及現代農村的變與不變,其中以四句聯組構的家鄉風景,編織出四季耕收圓融的世界,讓桑布伊感念起家鄉的變遷。讓我們透過桑布伊念這四句歌詞,感受文 …
-
專訪 饒愛琴藝術家出身桃園龍潭,二十年來生活在台東知本的藝術家,輔仁大學應用美術系畢業後從事平面設計,而後專職繪畫、複合媒材裝置以及磁磚馬賽克拼貼地景創作,對環境和人文極其敏銳,作品表現豐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