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喜歡讀書 聯文選書

聯文選書

  • 有素的讀者除私相傳閱《深深》(2012),該也曾耳聞《小寧》、《野狗與青空》(2019)原自同一批詩稿輯出。那麼,甫獲楊牧詩獎的《第一事物》(2024),可謂楊智傑的第三部詩集。既然第四本書 …

  • 韶華易逝,青春難再。我們總不斷回憶年少時光的甜美,卻必須隔著一段時空距離,才能淡然處理青春的傷與痛。或許因為如此,所以陳昇一九九四年唱〈二十歲的眼淚〉,得要用四十歲的心情,方可笑自己一人走出 …

  • 假如,在政治正確上面,在文化挪用上面,在意識型態上面,跟中國唱反調,會不會被中國「懲戒」呢?有可能會的。年初,國際文壇傳出匡靈秀的《巴別塔學院》疑似被中國因素介入,遭科幻文學最高榮譽之一的雨 …

  • 閱讀游朝凱的書,總是格外有共鳴。他是一名專業編劇,也是一名台裔美籍移民二代。不管從身分與職業,他都必須永遠面對:「我是誰」的認同焦慮。編劇是有著強烈的個人情感與表現欲的創作者,同時又是淹沒在 …

  • 同樣帶著台灣詩人罕見的史詩企圖,吳懷晨《神熵之島》有別於前一本詩集《渴飲光流》處理島國歷史,白色恐怖的熾熱激越、拳拳致敬,而更朝向島嶼核心,因而也更加深沉、安靜──神話、部落、山風海雨,如從 …

  • 從同名詩作讀起,是「我」和「哀傷的女人」因愛而生的對位關係。詩中的絡石背離根源生長、人們套上鞋奔向遠方,關於「我」的一切卻如「鏽壞的釘子」被全盤毀棄,整首詩結束在「我住在母親一生漫長漫長的傷 …

  • 在自序中陳雪提到,這些短篇是十年的積累,於是在書成之前,它首先是回憶。如果我們回想《神譜》中脫胎自女兒繆思的記憶女神,或《追憶似水年華》中根源自遺忘的回憶,便會知曉,回憶從來不是時序羅列的過 …

  • 班宇小說,初讀引人的,是對話進逼情節的本事。如同名該篇,男女主角「兩瓶啤酒下肚之後」,班宇不寫他們喝高了,而是靠色氣酒膽逐漸滲入的內容,揭示這對鴛鴦的走向。再如〈梯形夕陽〉,敘述者被三輪師傅 …

  • 《從田園騎往港邊的自行車》的故事舞台橫跨了東京、京都、北陸富山三地。一個是窒悶的名利權勢競逐之窟,在優勝劣敗的篩網上蹦跳卻跌落後,人是否只能是浮世渣滓?一個是人情義理、傳統秩序受到遵從守護的 …

  • 短句如暴雨一樣落下,是陳寧的小說《枝繁葉茂》帶來的第一個印象。四字句層出不窮,六七字句連貫襲來,一陣窒息的感覺從黃金的香港一九八○年代一路握緊到大疫蔓延的二○二○年代,毫不放鬆。《枝繁葉茂》 …

  • 唐捐曾與黃錦樹析論抒情散文寫〈他辨體,我破體〉,強調漢語抒情詩的「代言」傳統,乃至前作《網友唐損印象記》後記所提,「抒情亦是面具。」與其說他不信黃金之心,毋寧他看破書寫永遠難脫表演性質,此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