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桃園市兒童美術館(以下簡稱兒美館)裡,有一群背後印著蘋果班服的孩子,耳朵緊貼著這次開館展「探險未來!」的主題牆。他們在做什麼呢?聆聽美術館的聲音,是這次兒美館館校合作計畫的一部分。兒美館媒 …
刊物集錦
-
-
天氣涼爽的秋天,我在青埔高鐵站借了一臺Ubike,開始我的青埔單車小旅行,對照臺灣百年歷史地圖上的地標,尋找可能已經消失的地景或建築,對比現在的地貌或景觀。 從土地的角度來看歷史青埔地區最早 …
-
土坡上的草坪,因海風吹拂而泛黃,佇立於此海螺館,彷彿半埋在沙灘的貝殼,飽經風化而不見花色紋路,只剩純白的結構依舊堅挺。殼口的陰影把藍天襯得發亮,踏著向上的階梯,濃郁深沉的海洋也隨著浪花漫入視 …
-
「我們頻道叫什麼好?」「我都ok啊」最荒謬的攝影youtuber來到桃園啦!由攝影師道慈、小偉,以及鄭頤、玉涵的「聽說」團隊組成的youtube頻道,內容涵蓋設備測評、技巧手法、創作心法,以 …
-
拐過臺大臺文所教學樓的長長走廊後,蘇碩斌為我們打開研究室的門,眼前是散落臺文館周邊物品的小書房。雖然之前在臺文館任職館長,但他謙虛說自己並不是文學人,「我對文學的興趣是從文化研究開始的。」因 …
-
《誌村鑑2:三寮灣、蘆竹溝》 謝仕淵、張銘洋、傅世元、陳妤蓁、曾詠榆、姜宏尚、許哲兢、陳浥潔、王璽、陳致豪、林柏旭、許維芯、吳芮甄、洪綉雅、陳泰豪、陳冠樺/著 裏路文化/出版 在日劇《半徑5 …
-
臺灣從未像此刻一樣,在歐洲成為一個重要話題,不管是因為我們身處國際地緣政治的重要性或是半導體科技與晶片研發的關鍵角色,越來越多國際友人想更認識臺灣,而閱讀文學便是有助於了解臺灣的一個可能。臺 …
-
臺文館典藏超過13萬件珍貴文物,其中包括手稿、書籍、書畫、器物等不同類型,並擁有專業設備與人員進行修護。一直以來,臺文館致力於保存、修護、研究等博物館基礎工作。此次展覽適逢館慶二十週年,以「 …
-
談及電影二字,李祐寧導演眼神隨即一亮,我遞上先前寫好的疑問,似乎是為等待這位、只在我記憶中經常聽過導有《老莫的第二個春天》、《殺手輓歌》的神祕人物,來為我解答一般。 故事與回憶的交錯藉《竹籬 …
-
表演藝術要長久流傳,勢必不斷吸納新元素,並與不同領域的藝術產生交流混搭,在每個時代創造出不同面貌。並非譁眾或取寵劍走偏鋒,對思想靈動的創作者與演出者而言,這一切都是在追求美、渴望分享的心態中 …
-
常說國樂承襲自千年傳統,我們所熟悉的「國樂團」卻是民國以後才誕生,在西學東漸的歷史背景下師法西方管弦樂團而來,是相對年輕的表演編制。然而國樂器與西洋樂器的色彩與特性不同,在轉譯的過程中無法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