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主題特輯 刊物集錦

刊物集錦

  • 曾經,葉又菁也懷抱著表演的夢想,媽媽一句「你長這麼高,會找不到跟你對戲的男演員!」把她拉回現實,卻沒想到體內的表演慾,最後會在配音員這個職業上得以展現。因為成長背景中對台語的熟悉和興趣,持續 …

  • 成立於1964 年3 月的笠詩社,同年6 月發行《笠》詩刊創刊號,至今屹立於臺灣詩壇超過一甲子。不同於商業雜誌的生產模式,詩刊沒有可平衡的收入作為支撐,往往需要集社員之力才能夠長久維持。詩社 …

  • 每年4月23日的「世界閱讀日」,自1995年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訂定後,近年已廣泛獲得世界各地的迴響,在春暖花開的4月,閱讀挑戰、閱讀任務等活動如雨後春筍,紛紛賦予「閱讀」更多動機。然而,如何 …

  • 《台南甜不甜》 米果/著日出/出版 川本三郎曾說:「吃與回憶同在。回想食物的同時,也會想起過去⋯⋯在那些從前之中,存在著許多重要的人。吃的回憶與他們同在。」閱讀《台南甜不甜》,就像搭乘「食光 …

  • 鄭烱明一九四八年生,籍貫臺南佳里,高雄中學、中山醫專(今中山醫學大學)醫科畢業,曾任高雄市立大同醫院內科主治醫師,現已退休。一九六八年加入笠詩社。一九八二年與葉石濤等南部作家創辦《文學界》雜 …

  • 從未以親密指導為志業的蔡嘉茵,多年前無法阻止一場被粗暴處理的親密戲,哭著在片場大罵導演,第一次產生了「看不下去」的念頭。後來,她參加金馬大師班的親密協調課程,也因緣際會接下Netflix臺劇 …

  • 綜觀臺灣電影史上的女性形象,從一九六○年代臺語電影身世坎坷的苦情女,過渡到一九七○年代瓊瑤電影中浪漫天真的清純玉女,而一九八○年代新電影中的女性大都是根植於文學土壤下長出的草根、寫實形象。從 …

  • 在桃園市兒童美術館(以下簡稱兒美館)裡,有一群背後印著蘋果班服的孩子,耳朵緊貼著這次開館展「探險未來!」的主題牆。他們在做什麼呢?聆聽美術館的聲音,是這次兒美館館校合作計畫的一部分。兒美館媒 …

  • 天氣涼爽的秋天,我在青埔高鐵站借了一臺Ubike,開始我的青埔單車小旅行,對照臺灣百年歷史地圖上的地標,尋找可能已經消失的地景或建築,對比現在的地貌或景觀。 從土地的角度來看歷史青埔地區最早 …

  • 土坡上的草坪,因海風吹拂而泛黃,佇立於此海螺館,彷彿半埋在沙灘的貝殼,飽經風化而不見花色紋路,只剩純白的結構依舊堅挺。殼口的陰影把藍天襯得發亮,踏著向上的階梯,濃郁深沉的海洋也隨著浪花漫入視 …

  • 「我們頻道叫什麼好?」「我都ok啊」最荒謬的攝影youtuber來到桃園啦!由攝影師道慈、小偉,以及鄭頤、玉涵的「聽說」團隊組成的youtube頻道,內容涵蓋設備測評、技巧手法、創作心法,以 …